光伏领跑 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7.5亿千瓦,同比增长17.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1.4亿千瓦,同比增长43.8%,延续了今年以来光伏产业的强劲回暖态势。同期,风电装机容量达5.9亿千瓦,同比增长21.4%,显示出清洁能源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势头。

从整体电力数据来看,1-10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1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260小时,这一变化反映出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深刻影响。

光伏装机增速遥遥领先

在中国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中,光伏发电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10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清晰显示,太阳能发电装机增速远超其他能源形式,其43.8%的同比增长率不仅远高于全国发电装机总量17.3%的增速,也明显超过了风电21.4%的增速,成为清洁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板块。

从能源结构看,我国太阳能和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合计装机容量已超过17亿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反映出中国能源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传统化石能源装机增速放缓与清洁能源装机快速提升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中国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光伏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机制,有效刺激了光伏发电投资。

同时,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发电的经济竞争力日益增强,也推动了装机的快速增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全国各地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并举,共同推动了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

深刻影响能源结构转型

与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前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19小时,同比减少260小时,这一数据反映出,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力设备的利用率面临一定压力。

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新能源装机大规模投产,挤压了传统能源的发电空间;二是电力需求增长与装机容量增长之间存在不平衡;三是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对整体发电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光伏产业的持续回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一方面,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降低了化石能源依赖,有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分布式光伏的普及,还让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光伏+”模式实现了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

从西部戈壁滩上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到东部地区城乡屋顶的分布式光伏面板,太阳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中国能源体系。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光伏产业不仅装机容量在增长,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更在持续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可以预见,这一抹“蓝色电力”将在未来中国能源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