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三季度净利润跌幅收窄

10月23日,华夏银行交出A股上市银行首份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与上半年业绩相比,一个向好的信号是:净利润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了5.09个百分点,细分到第三季度,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

在营收下滑的不利局面下,这份净利润跌幅收窄的成绩单,揭示了华夏银行在业绩承压的表象下,正通过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调整艰难突围。

营收下滑、净利回升

营收下滑的主因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剧烈波动。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去年同期的33.26亿元变为-45.05亿元,同比减少78.31亿元,这对营收造成了巨大拖累。对于营收下降,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减少,利息净收入基本稳定。”

利息净收入作为华夏银行主营收入,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62%至462.94亿元,虽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基本稳定。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上升8.33%至46.94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61%至127.99亿元,汇兑损益由去年同期的0.82亿元猛增至4.56亿元。

从三季度单季数据看,华夏银行的业绩表现呈现营收与净利润走势背离的复杂局面。第三季度,华夏银行营收193.59亿元,同比下降15.02%,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整体营收表现。然而,该季度净利润却实现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

这种反差背后,是华夏银行在营业成本上的大力控制。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营业成本同比降幅达12%,较上半年4.78%的降幅显著扩大。其中,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9.42%,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5.26%。成本压降对利润形成支撑,加上存款规模增长带来的负债成本优化,共同推动了第三季度利润逆势增长。

资产改善、资本承压

资产质量方面,华夏银行呈现出小幅改善迹象。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58%,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过,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上升5.42亿元至384.5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银行拨备覆盖率149.33%,比上年末下降12.56个百分点,离150%的监管底线仅一步之遥。对于拨备覆盖率下滑,瞿纲行长表示源于“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他透露,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建筑业和零售信贷领域。面对市场对风险抵御能力的担忧,瞿纲承诺“确保拨备覆盖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伴随业务发展,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9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3%、一级资本充足率11.14%、资本充足率12.63%,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44、0.56及0.81个百分点,这一水平在银行业中并不高,资本补充压力渐显。

华夏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截至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45863.5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0%,存款总额23389.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2%,增速明显快于贷款增速,为负债端成本优化提供了空间。

高管换血、市值管理

面对业绩压力,华夏银行今年开启了高层调整。10月23日,华夏银行一口气宣布了三项任命:聘任刘小莉为首席运营官,聘任方宜为首席风险官,聘任刘越为首席财务官。值得注意的是,首席运营官为该行新设岗位,通常负责公司日常运营,是CEO战略的关键执行者。

这次高管调整幅度不小,原首席风险官刘小莉转任首席运营官;接替她的方宜则是一名“80后”,来自北京银行,曾任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越则为内部提拔。业内人士评价,这番集中任命是华夏银行“应对业绩压力、推动治理升级的关键落子”。

华夏银行股价长期破净,目前股价只有净资产的不到四折。有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直言这一估值“太过便宜”。对此,瞿纲回应称:“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为提振市场信心,华夏银行在2025年9月组织了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增持银行股份422.93万股,增持金额3190.20万元。三季度业绩发布后,华夏银行管理层强调将“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全年圆满收官”。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