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奥迪教中国人造车。
37年后,奥迪开始向中国供应商买技术。
这个反转,定格在 2025 年的奥迪 E5 Sportback。
奥迪E5Sportback近二十家核心供应商中,60% 来自中国,主导了大部分 E5 Sportback 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
这并非奥迪首次向中国市场学习。
奥迪上汽CEO宋斐明曾公开表示,无论产品定位还是价格,上汽奥迪不会再只对标奔驰和宝马,蔚来、理想等品牌都是研究对象。
这种左手买车拆解,右手掏钱外采的策略,似乎成了奥迪提升产品力的捷径。
毕竟,对于摸不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脉搏的奥迪,中国团队主导产品、使用中国供应链,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奥迪 E5 Sportback 已经给出结论了。
E5Sportback
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
,而奥迪整个品牌今年上半年国内纯电车型卖了不到8000台
。燃油车时代,奥迪通过合资的模式,从中国市场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利润。
如今场景未变,而奥迪却不得不将希望再次投向中国,成为了奥迪的一场翻身之仗。
01、BBA 中最激进的品牌
一个冷知识,
奥迪是行业内纯电平台最多的品牌。
MEB平台:奥迪真正意义上的首个纯电平台,跟大众 ID. 系列共享。
PPE平台:MEB 平台的进阶版本。
J1平台:保时捷主导开发,从 MSB 燃油平台升级改进,主要用于生产高性能电动车,奥迪 e-tronGT、RS e-tronGT 都产自该平台。
三个平台各自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
MEB平台负责奥迪的入门电动车,奥迪 Q4/Q5 e-tron 都是 MEB 平台的产物。
这是大众投入数十亿欧元,打造的通用型纯电平台,但由于 MEB 平台至今投入了 7 年,目前只支持 400V 电压架构,计划今年升级成 800V 的 MEB+平台。
相比MEB平台,PPE 平台在车身形式上更加适应中高端车型(2890-3080mm),MEB 目前尺寸最大的 Q5 e-tron 轴距为 2965mm,这已经是 MEB 平台的上限了。
原因在于,MEB 平台只需要提供轿车、SUV 等空间取向车型,但豪华车型追求运动性能,PPE 平台需要具备轿跑的车身设计,奥迪 Q6 e-tron、保时捷纯电 Macan 都是产自 PPE 平台。
PPE是保时捷和奥迪联合打造的豪华纯电平台。
早在2018年2月,保时捷和奥迪联合开发 PPE 平台时,大众汽车集团 CEO 奥博穆表示,这将会比二者独自承担该项目降低约 30%的成本。
最终奥迪负责驱动系统和电气系统、保时捷负责车身和悬架、大众集团子公司 Cariad 负责软件/电子架构。
PPE平台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
三电系统上限高
,PPE 平台的车型都是 800V 架构;第二是电子电气架构支持更强的智能化。
专用纯电平台是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与之相配的通常是更为集中的电子电气架构。
MEB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为E31.1,PPE 平台 E3 1.2,下一代统一式的 SSP 平台是 E3 2.0,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
三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区别在于,
从传统分布式架构向集成式架构演进。
2020年,120 辆大众 ID.3 连着电脑依次刷机的名场面,就是出自分布式的 E3 1.1 电子电气架构,彼时的 E3 1.1 依然还有 52 个 ECU。
相比E31.1电子电气架构,E3 1.2 基于五台高性能计算机,能够支持从信息娱乐系统到底盘的 OTA。
奥迪 A5L 之所以适配华为 ADS 4,就是基于 E3 1.2 电子电气架构,衍生出面向燃油车的 PPC 平台。
按照计划,E3 2.0 架构将 70 个 ECU 缩减到 3 个,由三个功能域组成,确保车辆在整个生命周期随时 OTA。
从纯电平台到电子电气架构,奥迪三个平台其实巧妙地卡在了取舍的「中间地带」,既不愿丢下豪华车的姿态,又不敢慢于新势力的脚步。
多平台能实现主流至豪华车型的全品类覆盖,但也会带来成本高、决策慢和内耗大的问题,原计划 2022 年量产的 PPE 平台延迟了三年,E3 2.0 架构也暂时延期到了 2028 年。
本质上,平台化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实现规模化,加大摊销的分母,让汽车变成一门更有利润的生意,所以平台价值高低,取决于通用化程度,让一个平台能生产更多不同的车型。
相比之下,
宝马、奔驰目前分别只有一个纯电原生平台。
但这还没完。奥迪还有一个「中国特供」版的平台——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的 ADP 平台。
这是传统豪华品牌首个特供版纯电平台,设计工作主要由奥迪在德国英格尔施塔特的设计总部完成,而智能软硬件的研发则由上汽负责。
按照规划,2025~2027 年,AUDI 品牌将以每年一辆车的节奏推出新产品,除了已经上市的 E5 Sportback,还有 SUV 和大型轿车。
一汽奥迪则保持传统豪华基因,依旧基于 PPE 平台开发纯电车型,但相比以往需承担更多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