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49亿!一条国产临床前管线卖了

2025年7月30晚获悉,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已与Madrigal Pharmaceuticals,Inc.(下称Madrigal)就本集团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SYH2086在全球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订立独家授权协议。

石药集团同意授予Madrigal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SYH2086的独家授权,同时保留本集团在中国开发和销售其他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产品的权益。

此外,石药集团有权收取最高可达20.75亿美元(约149.19亿人民币)的总付款,包括1.2亿美元的预付款、最高可达19.5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SYH2086年度净销售额的高达双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2025年5月30日石药集团发布重磅“BD预告”后的又一笔交易。

国产临床前管线,加入700亿美元市场想象空间

根据公告,SYH2086是石药集团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属于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通过GLP-1受体发挥作用的药物,已被开发为用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管理的治疗方法,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延缓胃排空及降低食欲,从而兼具降糖和减重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SYH2086目前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具有优异的体外激动活性和体内降糖、减重效果,在啮齿类、犬及非人灵长类不同动物中表现出宽剂量范围线性化的药物动力学(PK)行为、显著降糖与减重活性,且未见GLP-1类药物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信号。

SYH2086作用机制覆盖胰岛素促泌、胰高糖素抑制、胃排空延迟及中枢性食欲抑制,理论上可同时对标2型糖尿病与肥胖两大适应症,全球潜在市场空间逾700亿美元。

石药集团的此次交易,无论从金额还是管线产品,都容易让人联想到2025年开年,先为达生物与Verdiva Bio Limited达成的协议:交易对象包括处于II期临床试验准备阶段的周一次口服 GLP-1受体激动剂在内的3条管线。先为达生物将获得近7000万美元的签约首付等款项并有权获得上述产品最高达24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稍后,即2025年2月20日,歌礼制药因旗下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获得的良好临床数据,股价单日上涨35%;2025年开年不足2月,股价已经翻倍;从2024年8月至今,股价上涨750%。

事实上,就在2024年底到2025年1月,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三笔GLP-1交易先后达成,涉及金额超44亿美元。其中,备受关注的要数默沙东联手翰森制药,合作金额超过20亿美元,这笔交易压哨跻身2024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规模第四名,更为巧合的是,涉及管线也是一款临床前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

不可否认GLP-1的时代来了。

超7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想象让GLP-1赛道的天花板越抬越高,当前GLP-1赛道的主力军依然是跨国巨头,并且,他们也在口服、多靶点、小分子和长效等差异化路径的分支中内卷,不同的发展路径加上适应症的差异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礼来的Orforglipron、诺和诺德的Amycretin等口服小分子GLP-1当前处于II期。

不过,差异化路线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2024年,辉瑞决定终止小分子GLP-1Lotiglipron的开发项目,这一决策主要基于在第二阶段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肝脏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出现了异常波动。

另一方面,以石药集团SYH2086为代表的国产管线成为全球口服小分子GLP-1预备军。有“口服”“小分子”双重buff的SYH2086有望在2026年初完成IND并启动I期。

石药集团2024年业绩下滑,国家药品集中采购(VBP)政策是主要原因,持续冲击其成熟产品线。尽管如此,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依然稳健,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并确立了“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发展”的双轮核心战略,谋求长远发展。

创新方面,石药集团致力于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已建成纳米制剂、mRNA、ADC、双抗、PROTAC及AI辅助药物发现等八大创新技术平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石药集团旗下AI驱动的双重引擎高效药物发现平台,运用AI技术分析目标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开展针对性优化,旨在筛选出高效且具有良好开发性的小分子。

国际化方面,公司推动产品海外认证与合作,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速产品出海及对外授权,而此次超20亿美元的临床前管线BD,则进一步检验了其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能力。

为“全球首个”镀金,抢先布局差异化

Madrigal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创新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MASH是一种尚未被充分满足医疗需求的肝脏疾病。Madrigal的药物Rezdiffra(resmetirom)是一款每日一次口服的肝靶向THR-β激动剂,旨在针对MASH发病的关键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Rezdiffra是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肝纤维化(对应F2至F3期)MASH的药物。目前,一项临床三期结局试验正在评估Rezdiffra用于代偿期MASH肝硬化(对应F4c期)的疗效。

不难发现,Madrigal本身就是靠单一管线起家的公司,研究领域专注于代谢疾病。且Madrigal创始人均出自罗氏制药,管线也来自罗氏授权,可谓是卧薪尝胆数十年终得产品结果。而凭借Rezdiffra后期的成功,Madrigal一骑绝尘,成为了进入2023年的顶级候选收购标的。

但与此同时,Madrigal也面临实力强大的竞对。Viking Therapeutics的MASH产品VK2809,与Rezdiffra属于同一类药物,并在II期研究达主要和次要终点。

Madrigal首席医疗官David Soergel博士强调了开发Rezdiffra与口服GLP-1联合疗法的明确临床依据:即通过平衡GLP-1的体重减轻效应与Rezdiffra的纤维化和脂质降低效应,从而在MASH治疗中优化疗效和耐受性,并以每日一次的口服药片形式提供。

他补充说明,在关键的III期MAESTRO-NASH试验中,即使是5%或更多的适度体重减轻也能增强Rezdifra的抗纤维化益处,因此公司相信与SYH2086联合治疗有可能为MASH患者提供更高的疗效。

由此,颇有独角兽风范的Madrigal收购石药集团的临床前管线的举动得以解释,即Madrigal以自身的核心疗法Rezdiffra为基础,推动创新联合疗法,进一步巩固其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MASH领域的领先地位。

Madrigal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启动SYH2086的临床开发。Madrigal首席执行官Bill Sibold表示,公司今年在推进战略优先事项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Rezdiffra的持续成功上市、通过新知识产权保护巩固至2044年,以及为Rezdiffra在F4c期和欧洲的下一阶段增长奠定基础。

而这一举动也暗合了GLP-1赛道的发展趋势——重复PD-1的竞争路径,从给药周期、从大分子到小分子、从注射到口服递进,而适应症方面,从降糖转向减重,从减重再往肾病、肝炎等代谢类疾病拓展。GLP-1的研发会沿着两条路径走,一是减重的大众用药;二是代谢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综合管理。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跨国巨头们也在布局,以礼来为例,为了追赶诺和诺德,礼来为替尔泊肽布局了心力衰竭、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心血管风险、慢性肾病、斑块状银屑病等适应症的研究。

在小分子口服GLP-1药物解决肝毒性、脱靶、副作用等安全性问题后,也有望在这些细分领域持续发光发热。而石药集团与Madrigal达成的高额BD,成为石药集团又一“海外变现、本土深耕”范式。

(责任编辑:zx0600)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