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交流大会暨古液春浊酒国际品鉴会举行

8月10 日晚,在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支持下,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举办的“2023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交流大会暨古液春浊酒国际品鉴会”在广东松山湖举行。

来自阿尔巴尼亚、尼日利亚、马耳他、佛得角、肯尼亚、博茨瓦纳、多哥、布基纳法索、巴布亚新几内亚、尼加拉瓜、苏丹、乌干达、津巴布韦、土耳其、利比里亚、莫桑比克、蒙古、越南、斯里兰卡、智利、伊拉克、摩尔多瓦、墨西哥、吉尔吉斯、巴拿马、阿富汗、厄瓜多尔、老挝、科摩罗等3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外宾朋友出席了本次交流大会和品鉴会。

古液春浊酒品鉴会上,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浊酒文化实验室研究员刘淦芳,以古液春为例与品鉴会专家学者分享关于中国酒文化的一些研究与见解,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浊酒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中华酒文化伴随其中。中华古代先民发明了浊酒、清酒、秣酒(秣酒已失传)。而烧酒(即现在的白酒)由阿拉伯经蒙古在元代传入中原,至今才700余年,担当中华5000年酒文化传承的主体是浊酒和清酒。

古代,中华先民学会了用谷物来酿酒,夏商时期酿酒的原料主要是黍和稻,被人称为“黍酒”。这种“黍酒”因当时制酒的工艺,酒中不仅含有粮食的精华,更有一些未完全发酵挥发的沉淀,成为了“浊酒”。逐渐人们选用糯米、燕麦、精粮酿制浊酒。成品浊酒,外观珍奇,醇香独特。从清代上溯千百年间,浊酒一直被皇家、贵族、文贤、武士奉为珍馐。

浊酒用稻谷粉和“本草”植物发酵成粬,以“本草”酒粬为粮酒发酵剂,用二元发酵法酿酒,一次性蒸馏取酒,只取头酒为酿,无勾兑工序。酒体富含酿艺合成的多种健体元素。常饮浊酒,养生、姣颜功效明显。

譬如,浊酒传承于华夏,以谷物及本草发酵成粬,恒守千年五谷酿造法,洞藏酿造而成之浊香型白酒。浊酒源起商周公卿之礼,酝酿于诸子百家之鸣;纵横千年之美味,今朝方得重回味。传展雅士墨客之风采,追寻温润之流世韵。

古之浊酒也,今之古液春。琼浆玉液滴滴醇,五谷飘香美人醉;云团雾绕流霞仙,余味绵长意难忘。把盏“古液春”是今时与远古的交叠,见证千年来文人墨客、将士豪侠的壮怀激昂。浊酒封存千年而后得以重见,饮者皆洒灼灼热泪,一声穿越千年的叹息“浊酒一杯敬平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浊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古代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液春”酒作为中国历史悠久浊酒系列的代表,它以优质的原料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而闻名,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对自然的敬畏。它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象征着和谐、平衡和适度的生活态度。正如《三国演义》主题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了一种经历世事沧桑后的豁达与开朗。因此,解读浊酒文化在现代科技、经济和人文交流方面都具有的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

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的白酒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类市场之一。中国的浊酒以其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繁荣发展,还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中国浊酒文化的发展为国内外酒类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其次,在文化和人文交流方面,中国浊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示独特的酿酒工艺、酒器的艺术和酒文化的传承,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酒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品尝酒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沟通和情感共鸣。通过共享中国浊酒文化,我们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谊,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浊酒文化也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酿酒工艺和品质控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代科技在浊酒的生产、包装和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浊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也推动了酒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交流会上,来自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先生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浊酒•古液春代表刘淦芳先生进行签署收藏合约。本次收藏签约,不仅在渠道上拓展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也促使非遗传承实现规模经济和商业变现价值,继而扩大其影响力。

在品鉴会上,3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外交官,以酒色、酒香、酒味、酒体等多方面问卷的形式打分,最终对古液春浊酒给予98.85分的满意评价。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项玉章以其“浊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玉液琼浆”20个字对古液春浊酒予以品鉴总结。

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蒋安祥说:“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对国际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推动了现代科技在酒类产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珍惜酒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通过品酒和交流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由此可见,浊酒的典型代表品牌——古液春,将会在浊酒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一杯浊酒就足以畅聊古今大事,将世事变幻一同饮下。非遗文化产品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文化产品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贸易合作的纽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